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提出: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,試行學區(qū)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。推行初高中學業(yè)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。逐步推行普通高;诮y(tǒng)一高考和高中學業(yè)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。探索全國統(tǒng)考減少科目、不分文理科、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。
教育部已制定完成了考試招生總體方案,即將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這是昨日教育部網站上一個公開課視頻中透露的內容,授課人是教育部黨組成員、副部長劉利民。
他表示,在總體方案的框架下,教育部還將陸續(xù)出臺多個配套實施意見,包括小升初、高中學業(yè)水平考試、中考和高考改革辦法、央屬部屬高校招生辦法等。此前,教育部新聞發(fā)言人續(xù)梅曾表示,教育部相關部門已會同專家在研究制定高考不分文理科等具體政策,有的政策還會在實施前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
焦點1
如何改革高中學業(yè)水平測試?
摒棄百分制 采用合格制等級制
劉利民說,要實行“一門一清”,每一門課程學完即考,避免學生高中畢業(yè)時一次考3年的學習內容。要增強考試的統(tǒng)一性和嚴肅性,主要考查學生高中學業(yè)的完成情況。
計分方式將摒棄百分制,采用合格制、等級制,還要創(chuàng)造條件,為學生提供一門課程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,計其中最好的成績。劉利民還表示,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、志向和優(yōu)勢,自主選擇部分考試科目來參加考試。
解讀:“實行等級制可以緩解考生的攀比心態(tài),淡化排名色彩。”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袁振國表示,實際上,不少省市已將原來在高三組織的會考提前挪至高二,保證化學、物理等學科在高二學完即考,相當于“一門一清”。
袁振國認為,高中學業(yè)水平測試制度的改革還可包括探索考哪些科目,以及學生是否有自主權選擇考哪些科目,“比如都是在9門里面考7門,但每個學生可以根據特長和興趣選擇任意7門。”
焦點2
如何改革高考科目?
減少高考科目 探索不分文理科
據劉利民介紹,考試招生改革的總體目標是,到2020年,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的現(xiàn)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。改革的重要基礎,就是統(tǒng)籌高考和高中學業(yè)水平考試各自的功能定位。
改革高考科目,包括減少高考科目、探索不分文理科等方面。增強考試內容的綜合性,側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探索外語科目一年多次的社會化考試,學生可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(shù),使外語考試、成績、表達和使用更加趨于科學合理。
劉利民表示,要減少高考科目、探索不分文理科設置考試科目,需建立在建立健全高中學業(yè)水平考試制度的基礎上。
解讀:“會考搞得好的話,有些科目就可以不用放在高考里面了。”袁振國解釋,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,應突出重點,考查語文、數(shù)學等最能反映知識重點的科目,而其他一些科目,可以在會考成績中有所展現(xiàn)。
袁振國認為,不分文理設置考試科目是方向,具體辦法是需要探索的。目前教育部正組織專家進行技術研究,而怎樣減少高考科目也需認真研究,保證既突出考查重點,又能全面檢驗考生的知識水平。
焦點3
如何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制度?
如實記錄學生表現(xiàn) 作高校招生參考
《決定》中提到,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統(tǒng)一高考和高中學業(yè)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。劉利民表示,關鍵一點在于,要健全高中學業(yè)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。
“如何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制度,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。一個班學生這么多,怎么評出一個優(yōu)良中差?”劉利民說,按現(xiàn)在有些地方實行的辦法,就是寫實性的,“這個學生做了什么,學了什么,做了什么公益的事情,記錄下來,給招生院校作為一個參考。” 1/2 1 2 下一頁 尾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