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□秦洋 報道 8月7日,潘金在整理準備外賣的小龍蝦。
|
□ 本報記者 呂光社
見習記者 秦 洋
提起潘金,大家可能并不熟悉,可提起“潘小蓮”,不少人已經(jīng)開始流口水。今年5月,靠開“紅三輪”謀生的潘金主動創(chuàng)業(yè)外賣小龍蝦,并自立“潘小蓮”小龍蝦品牌,短短幾個月便取得了不小的成績。
2014年10月,退伍回家的潘金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,看到身邊不少人都開“紅三輪”。潘金從退伍費中拿出9500元,買了一輛紅色電動三輪車,加入到“紅三輪”的隊伍。“三輪車安全性能差,每天起早貪黑,賺點錢還不夠修車的,家里人也跟著提心吊膽。”做了3個月后,潘金就尋思著應(yīng)該做點什么其他的,拉三輪畢竟不是長遠之計。他發(fā)現(xiàn),日照的小龍蝦市場價位相對較高,正好自己廚藝不錯,潘金便瞄上了小龍蝦這個行業(yè),搞外賣。
潘金告訴記者,剛開始時生意并不好做,每天的營業(yè)額剛剛夠第二天提貨的。但軍人出身的他有一股韌勁,就想著誠心做一件事一定會成功。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,小龍蝦得到了顧客的認可,有了不少回頭客,生意一天好過一天,現(xiàn)在一天僅小龍蝦差不多能賣出去40多份,平均一天營業(yè)額能有一千多點,好的時候能有兩千多元。潘金高興地告訴記者:“好多回頭客都是直接用微信發(fā)一個大紅包,長期訂購。”
為了買到最新鮮的小龍蝦,潘金每天早上六點去菜市場,親自挑選,買回原材料后剪去蝦線差不多兩個人要忙活一上午,F(xiàn)在潘金又增加了丁子螺、香辣蟹、田螺、扇貝等新菜品,受到了顧客的歡迎。潘金賣的小龍蝦都是去頭,剪掉蝦線,潘金說,“這樣肯定會影響一部分的重量,可蝦線里都是泥巴,要讓顧客吃到干干凈凈的小龍蝦。”
大道上車水馬龍,川流不息,“潘小蓮”的微信小龍蝦營銷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。“不開三輪車了,家里人也放心,自己也覺得有奔頭。”談起以后的規(guī)劃,潘金說,“想開一家專門做小龍蝦的實體店,讓日照市民能吃上放心干凈的小龍蝦,讓外地游客也可以嘗到日照大海的鮮香和‘潘小蓮’獨特的麻辣味兒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