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本報記者 蔣鑫
本報通訊員 趙考壯 宋修廣 劉劍
“滴滴、滴滴……緊急事件!”日前,鄆城縣雙橋鎮(zhèn)“及時雨”信息管理員李衍諾的手機響起一陣急促的提示音。
他快速登錄“及時雨”社會治理信息平臺,一條求助信息跳出來:“這位老太太從早晨一直待在雙橋鎮(zhèn)法庭對過的明遠汽貿超市。問她是哪里人,只知道是郭屯鎮(zhèn)的,沒有家人的聯系方式。請政府協助尋找她的家人。”
原來,當日早晨,雙橋鎮(zhèn)明遠汽貿超市進來一位60來歲的婦女,一上午坐在超市里發(fā)愣,既不買東西也不回去,看起來精神狀態(tài)很差。超市經理梁邦譚問她叫什么名字,哪個村的,她不知道,只說是郭屯鎮(zhèn)的。
“天這么熱,家人找不到她一定很著急。我想起來我們店附近張貼的‘及時雨’順心碼,聽網格員說,有啥事都可以掃碼反映。我用微信掃了一下順心碼,按照上面提示的程序步驟,將事件報了上去,還附上了她的圖片。”梁邦譚介紹。
因為這起尋人信息涉及到跨鄉(xiāng)鎮(zhèn)查找,鄆城縣社會綜合治理服務中心接到雙橋鎮(zhèn)管理員上傳的求助信息后,第一時間聯系“及時雨”網格志愿者團隊的閃電救援隊隊長楊磊,希望通過閃電救援隊志愿者查找。楊磊將求助信息發(fā)送到郭屯支隊微信群,不到三分鐘,郭屯鎮(zhèn)郭屯村網格志愿者董紅常便在群里回復,確認這名婦女是該村的孟某。隨后,郭屯村的網格志愿者和孟某的丈夫一起接孟某回家。
“多虧了有‘及時雨’順心碼,才能這么快找到我家屬。”孟某的丈夫感激地說
這是鄆城縣打造“及時雨”社會治理體系,為民服務辦實事、解難題的一個縮影。據了解,鄆城縣委政法委為了將群眾反映的問題“及時發(fā)現、及時受理、及時處置、及時督辦、及時反饋”,將社會綜合治理的觸角延伸到城市、鄉(xiāng)村的千家萬戶,創(chuàng)新推出“及時雨”社會治理體系,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及時雨”社會治理體系設置“1個平臺,2個中心,3個支撐,4項機制”,在全縣共劃分為1149個網格,平均每個網格服務群眾319戶1114人;聘任網格員1177人,網格志愿者3500余名。平臺通過設置“及時雨”順心碼小程序,把便民服務連到百姓“掌心”,使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。“及時雨”順心碼小程序容納了14個大類141個小類事項,辦理部門涉及全縣22個鄉(xiāng)鎮(zhèn)街道、23個科局和6支“及時雨”團隊(網格員團隊、網格志愿者團隊、法律專家團隊、法治宣講團隊、優(yōu)化法治化營商環(huán)境服務團隊、心理服務團隊)。為方便群眾,順心碼已經張貼在全縣的大街小巷。
群眾通過掃“順心碼”,按照程序提示步驟,可以隨時將問題或求助事項反映到所在鄉(xiāng)鎮(zhèn)、社區(qū)、科局“及時雨”信息平臺上,然后平臺交給鄉(xiāng)鎮(zhèn)、社區(qū)、科局的相關職能部門及時辦理。不能辦理的,上報到縣社會綜合治理服務中心“及時雨”信息平臺,再轉交相關職能部門限期辦理。為確保實際效果,實行交辦督辦、總結預警制度。在規(guī)定時限內沒有辦結、經預警提醒仍未及時辦結的,轉交紀委監(jiān)委查究問責。
群眾反映的大事小事,“及時雨”都及時辦理。鄆城錦繡苑小區(qū)某單元一樓的一位業(yè)主掃碼反映,其二樓鄰居空調外機長期滴水,造成進出不便,存在安全隱患。“及時雨”平臺收到上報的信息后,根據職能劃分,從系統(tǒng)內交辦到縣房產中心?h房產中心受理后,立即安排錦繡苑物業(yè)購置排水管,把該空調外機滴水管引流到旁邊的落水管中,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。
今年5月份以來,“及時雨”社會治理信息平臺,共受理事件2800余件,其中群眾掃順心碼1900余件,辦結2700件,辦結率96%。有效提升了社會治理的社會化、法治化、智能化、專業(yè)化水平,實現了辦事效率和群眾滿意度雙提升,鄆城特色“及時雨”社會治理品牌效應不斷凸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