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(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云華 通訊員 趙考壯) 9月15日晚,一場以宣傳“移風易俗”為主題的演出在鄆城縣隨官屯鎮(zhèn)文昌苑社區(qū)拉開帷幕。
這些精心創(chuàng)作的小戲小劇,源于生活、貼近百姓實際,用藝術的形式把移風易俗的內涵講得清楚、演得生動。小品《有禮有面》取材于鄆城縣的真實變化,即早些年的職業(yè)媒人變身義務紅娘,該作品曾在菏澤市移風易俗主題展演中榮獲三等獎。三句半《喜事新辦煥新顏》由鄆城縣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自編自導,用輕松幽默的方式講述喜事新辦、讓婚姻更幸福的故事等。
這些節(jié)目不僅好看,更讓人有所思、有所悟。在現(xiàn)場觀演的年輕觀眾王靜分享了自己的感受:“這場晚會讓我深有感觸,作為新時代女性,就應該像山東琴書《美女擇婿》里的張翠香那樣,不要彩禮,用行動支持新風尚。”
文昌苑社區(qū)曾被評為“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(zhèn)”,近幾年涌現(xiàn)出像王嘉瑤、趙瑩這樣的青年榜樣,她們主動選擇低彩禮、零彩禮,從自己做起、從小事改起,摒棄舊觀念、踐行新風尚,助力文明之花開遍社區(qū)。
隨官屯鎮(zhèn)相關負責人在晚會致辭中感慨道:“今天這場演出是想告訴大家:移風易俗不是‘丟面子’,而是真正‘有面子’‘掙里子’!咱們社區(qū)通過‘紅白理事會’定了規(guī)矩,彩禮、酒席都有了標準,既保留了喜慶熱鬧,也不讓大家為了面子‘掏空家底’。幸福生活不是靠彩禮堆出來的,而是靠兩個人同心協(xié)力奮斗出來的!”
近年來,鄆城縣把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,努力破除陳規(guī)陋習,培育文明鄉(xiāng)風、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。通過宣傳引導、樹立典型、組織活動等多種方式,推動轉變,效果明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