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唐代社會史的百科全書”
考古發(fā)現(xiàn),壁畫自西周便存在,歷代不絕,唐代為最,后漸式微。分為墓葬壁畫、石窟壁畫和建筑壁畫。陜歷博所藏以唐墓葬壁畫為主,現(xiàn)存有保存數(shù)量最大、保存狀況最好的李壽墓、懿德太子墓、章懷太子墓、永泰公主墓等14座墓葬的近600幅、約1000多平方米的壁畫,所收藏的唐墓壁畫數(shù)量之多、等級之高、保存現(xiàn)狀之好而又具有比較完整的序列性。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。這些壁畫有97幅展示于《唐代壁畫珍品館》內(nèi),其中有5件組18幅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確定為國寶級文物。69件(組)82幅被定為一級品。
在這里,我們簡單介紹下《唐代壁畫珍品館》。壁畫館是與意大利合作建成,2003年9月中意兩國開始簽訂備忘錄,2007年動工并于201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對外開放,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,展線總長約800米,展柜全部從意大利購買,可以有效地控制溫濕度。展出的展品包括章懷太子墓《客使圖》、《馬球圖》、《狩獵出行圖》,懿德太子墓《闕樓圖》、《儀仗圖》,永泰公主墓《宮女圖》等在內(nèi)的壁畫珍品97幅,以及輔助文物18件組。
陜歷博副館長程旭是壁畫研究專家,他將這些墓葬壁畫大致分為了7大類:神靈世界,威嚴(yán)壯觀的皇家禮儀,世俗生活,建筑類,藝術(shù)類,民族往來,星象。并認為:“從現(xiàn)有考古資料看,繪有壁畫的唐墓墓主人品序一般在四品以上,均屬于唐王朝的高級勛貴,包括著名的文臣武將、皇親國戚以及重要的外藩臣屬等。墓葬的年代跨越了初、盛、中、晚唐各時期,大多有墓志紀(jì)年,基本構(gòu)成了唐代墓室壁畫總體面貌的實物系列?梢哉f,唐墓壁畫以圖像的形式詮釋了唐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,堪稱唐代社會史的百科全書。”
同時,程旭副館長總結(jié)出在墓葬中繪制壁畫有四個方面的意義:一是裝飾,美化墓葬環(huán)境;二是希望墓主人在陰間世界繼續(xù)享有美好生活;三是趨厭避勝,鎮(zhèn)墓辟邪;四是隱晦表達墓主人的宗教傾向。
2/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