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木心的作品為例,它們不再被放入中國當代作家的書架,而是與其傳記、相關研究甚至作者讀過的書、感興趣的藝術品擺在一起……由此,每個傳記主角都能自成“王國”,讀者可以憑借興趣點發(fā)現(xiàn)大片關聯(lián)圖書。
“現(xiàn)在大家很容易在網(wǎng)絡上購買自己感興趣的書,理想的書店需要為大家制造‘久別重逢’的未知與驚喜。”幅允孝說,打破傳統(tǒng)學科分類模式,通過選書配書、重新擺放的再編輯,不僅重新激活了書的價值,也自然催化了書與人之間的化學反應。
打造閱讀與生活的博物館
喝咖啡、看書、買手工藝品、逛展覽、聽講座,甚至看電影……無論是為尋書,還是僅為打發(fā)時光,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。未來書店已經(jīng)被重新定義為“閱讀與生活的博物館”,人們徜徉其間,流連忘返。
專家指出,相比線上書店便利的買書方式和“點對點”的人書關系,實體書店“在場”的體驗感始終不可替代。它們將以豐富的空間感受,成為城市不可代替的文化地標,引領一種新的生活方式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2017年,言幾又全國門店累計舉辦文化活動2000余場,參與人次突破百萬;單向空間邀請大量熱點作家、文化名人進行座談…… 2/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