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網(wǎng)訊 7月23日,臨沂市羅莊區(qū)冊山街道山前小學組織優(yōu)秀少先隊員30名赴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和沂蒙革命紀念館參觀,開展“紅色之旅”社會實踐活動,深情緬懷革命先烈浴血奮戰(zhàn)的歷程,以此豐富學生的暑期生活,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。
上午9:00,少先隊員首先來到華東革命烈士陵園,在高大而莊嚴的革命烈士紀念塔前肅立,敬獻了鮮花,瞻仰了紀念塔四周的浮雕和革命先輩的題詞。隊員們還來到羅炳輝將軍的石像亭前,瞻仰將軍威猛的外表,在將軍墓前,校長房兆忠向少先隊員講述了羅炳輝將軍戎馬倥傯的傳奇一生,全體師生在將軍墓前憑吊。
走出烈士陵園,隊員們來到沂蒙革命紀念館,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,講解員劉國棟帶領大家按順序依次參觀了各個展館,每到一處,他都詳細地向隊員們作介紹,隊員們認真聆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。墻上的偉人照片,櫥窗內的歷史實物,多媒體播放的影像資料,給少先隊員留下深刻的印象,仿佛又將他們帶入過去的戰(zhàn)爭年代中。
在沂蒙紅嫂的巨幅照片下,講解員介紹了明德英用乳汁救助傷員、王換于撫養(yǎng)革命后代的感人事跡,隊員們認識了沂蒙六姐妹,被沂蒙兒女無私奉獻的大愛情義所感動。來到淵子崖保衛(wèi)戰(zhàn)蠟像館前,講解員向隊員們講解了70多年前那場悲壯的浴血保衛(wèi)戰(zhàn),全村百姓二百余戶自發(fā)組織起來,勇于反抗日偽軍千余人的包圍,用大刀長矛殲敵121名,但也有147人被敵人殺害,場面慘烈,成為抗日戰(zhàn)爭中農民自發(fā)組織的一次可歌可泣的戰(zhàn)斗。聽完講解,隊員們內心對沂蒙人們的勇敢充滿了崇敬,對敵人的殘暴表示憤怒,紛紛表示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立志成為建設國家的新一代接班人。走出紀念館,全體師生在紀念館前合影留念。
本次實踐活動是由冊山街道山前社區(qū)居委主任王皓鈺與學校聯(lián)合組織,主題為“追憶革命前輩,珍惜幸福生活”,是學校“沂蒙文化紅色之旅”系列實踐活動之一,今后還將開展“走進王羲之故居”、“探尋銀雀山漢墓竹簡”、“科技館探秘”等活動。
“由于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70周年,沂蒙老區(qū)又是全國聞名的革命根據(jù)地之一,在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和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,沂蒙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勛,作為一名沂蒙人,更需要了解沂蒙的光榮歷史,為教育下一代孩子牢記歷史,追憶革命先烈,我們特意組織了本次活動。”組織者王皓鈺說出了本次活動的主旨。
“這次活動開闊了我的眼界,讓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,更讓我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,對家鄉(xiāng)沂蒙有了更深的理解,活動讓我們的暑假生活變得更充實,更有意義。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,為建設家鄉(xiāng)、保衛(wèi)祖國做貢獻。”五年級學生王成龍深有感觸地說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