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網(wǎng)訊 為落實國家教育部出臺的“雙減政策”,切實做好一年級語文“幼小銜接”,經研究,長嶺鎮(zhèn)中心小學全體一年級語文教師于2021年9月和10月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一年級語文“零起點”教學研討暨低中段教材培訓會。
山東省實驗小學的王夢君老師執(zhí)教一年級上冊拼音單元《gkh》一課。在課上王夢君老師這樣引導:“今天讓我們走進拼音王國,繼繼續(xù)和拼音交朋友好嗎?”隨后出示相關多媒體資料,“來,看看它是誰?它給我們帶來了哪位拼音朋友?”這樣一說,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給吸引住了。傳統(tǒng)的教學漢語拼音,如果讓學生整堂課都在反復地認讀聲母、韻母或拼讀音節(jié),他們就感到枯燥乏味,失去參與學習的興趣。在教學過程中,根據(jù)實際情況,運用游戲的形式,讓學生參與到游戲中,使他們學得既自主又輕松。
山東實驗小學副校長、特級教師劉愛華校長做拼音教學的專題講座。漢語拼音對一年級新生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,是他們進入學校后學習時間最長的內容,是他們識字、閱讀的一把“金鑰匙”。每一位一年級語文教師都必須掌好這把鑰匙。劉校長分析了拼音教學的重難點:一年級學生好動, 喜愛游戲,難以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,思維形象具體化,對他們來說,學習漢語拼音有困難,而且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!墩Z文課程標準》 中實施建議指出: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地有趣味性,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。因此,在教學中,教師要努力創(chuàng)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,力求做到教學具有趣味性,富有童趣,激起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。劉校長示范了較難拼音的發(fā)音方法,老師們在現(xiàn)場不由自主的跟讀,并相互交流,把研討會推向了高潮。
莒縣第五實驗小學的郭星慧老師進行一年級“零起點教學”教材通研。如何使抽象的拼音符號“活”起來,“動”起來,讓漢語拼音教學充滿趣味性,激發(fā)學生學習的興趣,提高教學質量?郭老師指出,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圖,加上富于兒童化的語言。教學時,可充分利用這些有利因素組織教學,以活動、游戲、情景創(chuàng)設等形式組織教學,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,寓教于樂。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知道并逐步掌握基本的習慣要求和行為準則,使學生在行為、情感、興趣等方面有所收獲。
此次的教研活動,我們通過現(xiàn)場的教學觀摩,專業(yè)報告的引領,明確了漢語拼音的基本規(guī)律,明晰了漢語拼音教學的基本方法,對我們一線教師們在將來的教學中,對培養(yǎng)一年級新生良好學習習慣,加強一年級新生的行規(guī)導行,指導學生迅速適應小學學習生活,減輕學生學習負擔,得到了啟發(fā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