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網訊 4月18日上午,在臨沂市羅莊區(qū)冊山街道石杭嶺村的一個普通小院,陽光透過窗戶灑入床前。89歲趙相于老人在這里迎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——義務上門為自己看病的臨沂羅莊中心醫(yī)院的醫(yī)生。醫(yī)生的到來令趙相于老人及其家人驚喜之余,更多的是感激。
醫(yī)生為什么要上門為老人看?
“趙相于老人60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在床的妻子,這對家庭來說是小事,于社會來說是彰顯了大愛,感動了我們每個人。”在病床前,羅莊區(qū)中心醫(yī)院內五科主任林江的一句話道出了原委。“在媒體上看到趙相于老人的相關報道后,我們深深地被老人的事跡所打動,不為別的,只為他這60年對妻子的執(zhí)著堅守,我們也要來義診。”
不僅是在場的醫(yī)生,“太感人了,我是含著淚水讀完了趙相于老人的事跡”,在電話接受記者采訪時,臨沂羅莊中心醫(yī)院設備科副科長孫士強如是說。“孫士強看到了老人的感人事跡,并經媒體得知老人目前身體狀況欠佳,第一時間告訴了院領導和同事們。經過集體研究,我們進行了此次義診”,林江告訴記者。
原來,2014年農歷甲午春節(jié)期間,一股強冷空氣過后,原本健康的趙相于出現喘息、胸悶、咳痰和吞咽困難的癥狀,隨后由家人送至臨沂羅莊中心醫(yī)院。住院期間,林江正是趙相于老人的主治醫(yī)生。老人被診斷出慢性阻塞性肺病發(fā)作和腹腔積液等病癥。由于病情復雜,加上老人年事已高、家庭拮據,手術治療風險大,后轉為在家藥物治療。
60年的精心呵護與執(zhí)著堅守
提起趙相于這個名字,除了少數鄰居外,沒多少人知道他是誰,但如果說起不離不棄、精心照顧癱瘓妻子近 60年的白胡子老頭,全村幾乎人人皆知……冊山街道每周逢集,趙相于幾乎都要騎三輪車到集市上買塊烤地瓜,或者買點香蕉,剝好后喂給妻子吃。長得像老壽星、留著長白胡須、耳朵有點背、騎三輪車的老頭,成了集市上很多攤販印象深刻的風景。趙相于60多年如一日地買地瓜、面瓜和香蕉,不為別的,只因為他的老伴“好這口”。
70年前,18歲的趙相于將妻子迎娶回家。期間,6個孩子相繼降生,小院見證了他們艱辛、清苦而又幸福的日子。1955年起,因為生活勞累,年輕的妻子突然精神失常,趙相于陪著她四處治療,花的錢不少,病情卻沒有好轉,禍不單行的妻子此時又患上了嚴重的白內障。此后的近60年間里,每天,他都用顫抖的手端著一個碗,一勺一勺地給老伴喂水、喂飯,妻子的行為失常使他每頓飯不得不喂至少一個小時。
趙相于自年輕起便獨自一人支撐起全家八口人的生活重擔,生活異常艱辛。期間,很多人都勸他另娶一個,也有好心的村民領著女方上門與趙相于相親,但都被他謝絕。趙相于說,他沒覺得老伴有多難看,也從來沒有嫌棄過她,跟著自己吃了一輩子苦,他有義務照顧好她。
病好了還要為老伴買地瓜
“從去年開始,父親的身體就不如從前了,吃飯不消化,肚子脹,腿也腫……”趙相于老人的二兒媳姜桂香扶老人躺下。如今老父親已經89歲了,身體一天不如一天,他經常告訴我們,快把病看好,好了去給老伴買地瓜、香蕉,繼續(xù)照顧她。雖然現在他沒法去趕集了,但他還是經常要求俺們趕集的時候給老娘稍著買。說到這里,姜桂香不禁潸然淚下。
為趙相于老人進行心電圖測試、量血壓……醫(yī)生林江從醫(yī)院帶來了各種醫(yī)療器械,希望能為老人做全面的身體檢查。“老人血壓有些高,跟之前檢查結果一樣為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膽系占位。由于老人年齡太大不適合做手術,需要用藥物來緩解,平時飲食也要以清淡食物為主……”看著趙相于老人的心電圖,根據各項檢查結果,林江跟老人家人交談著。“謝謝你們,醫(yī)院工作這么忙,還到家里為俺們的老父親看病,謝謝……”趙相于老人的子女連聲感謝。 1/2 1 2 下一頁 尾頁 |